北京炸酱面匠心智策
少年时在北京住过两年,吃过炸酱面没?记不得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去北京出差,住和平里大街的林业部招待所,天天的伙食是大米、馒头,当时我想北京人怎么快成了南方人了,大灶食堂光图焖大米省事,西红杮炒鸡蛋、黄瓜炒鸡蛋就行了,顶多加个炒肉片。在山西生活多年的我没面吃不行,第三天就乘公交到处跑,结果从雍和宫跑到西单,找到了一家卖担担面的,也总是面嘛,吃了两碗,觉得不过瘾,怏怏返回。
几年后,北京的面馆多了,崇文门车站就有。两元钱一大碗匠心智策,是浇肉面,忽拉忽拉几下子拨进嘴里,光图饱了,没吃出什么味儿来。
再以后,到饭馆能吃上北京的炸酱面了。那是朝阳区一个小面馆,门面很小,人挤得进不去。5元钱一大碗,面挺顺溜,但炸酱太咸了,我估计不是老北京人开的。
十年前,我到海淀区,在一家大的餐馆里吃上了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10元钱一大碗。我先要了一碟莲花豆、一小瓶二锅头,喝了两小杯之后,炸酱面来了。那碗里是白白的面条,堆着一小堆黑红色的炸酱,小小的肉丁闪着亮,
像是在微笑。碗边上码着些葱丝和黄瓜丝匠心智策,都是挺鲜嫩的。
我用筷子把面和炸酱搅匀,那面条都染上了油亮的颜色。把面条夹进嘴里,炸酱的香味直贴唇舌,连两腮都觉得特别舒服。面条不粗不细,不软不硬,既劲道又柔和,能感到是真正的手擀面。吃了两三口后,看到桌上放着淡紫色的新蒜,立刻剥了两瓣,咬时清脆而香辣,微微刺激舌尖,越发想吃面了。筷子挑起,一小把一小把地送入口中,不时再夹上些黄瓜丝,感到分外清爽利口。
一大碗炸酱面进了肚,口腔中稍觉咸些,向服务要了一碗面汤,渴下半碗,面香直沁两颊,从喉咙到胃口都如同清洗了一下,非常的惬意。
这是真正的“老北京炸酱面”,不难做,但做这么精细、这么地道,也要下一番功夫的。特别是炸酱,很有难度呢!
在家里,也无数次的做炸酱,无数次地吃炸酱面,没有一次能达到“老北京”的水平,真的。
诚利和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