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2025年9月7日,原本平静的以色列南部,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无人机袭击后,再度绷紧了神经。也门胡塞武装,这个长期以来被以色列视为次要威胁的组织,成功地让一架无人机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直接命中了位于埃拉特的拉蒙机场。以色列空军至今仍未就此事给出官方解释,而这场一年多来首次的重大袭击,其背后所运用的复杂战术与暴露出的安全漏洞,正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 尽管以色列官方对细节讳莫如深,但关于胡塞武装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理论已然层出不穷。此前,胡塞武装也曾有过突破以色列防线的记录。今年五月,他们曾成功发射一枚弹道导弹,尽管最终偏离目标,未击中本古里安机场,但该导弹却罕见地突破了以色列一向被认为高度可靠的导弹防御系统,引发了技术故障的猜测。而早在2024年7月,胡塞武装更是凭借一次精密的突袭,在以色列防备松懈的情况下,在特拉维夫杀害了一名以色列平民。
此次针对拉蒙机场的袭击,似乎也延续了胡塞武装一贯的“诡道”风格,采用了 复杂的佯攻与突袭战术 。 佯攻与突袭:一场精心策划的声东击西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证实,在拉蒙机场遇袭的同一天,空军还拦截了另外三架无人机。这三架无人机主要来自埃及边境方向,其中两架在进入以色列领空前便被成功击毁。“警报系统按规程启动,”发言人表示。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埃及边境附近的多个社区都响起了警报。后方司令部在不到十分钟后便宣布安全事件结束。 然而,正是这一“结束”的宣告,或许成了以色列防空系统放松警惕的关键时刻。一种广为流传的理论认为,胡塞武装正是利用了这一短暂的“安全窗口”,趁机放行了更多无人机,其中一架成功命中了拉蒙机场。另一种可能性是,当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埃及边境的佯攻上时,真正的“杀招”从以色列与约旦交界处悄然潜入。这两个边境的防空部队往往由同一个单位负责,这使得声东击西的战术更加容易奏效。 防御短板:战略性削减的代价 除了战术上的疏漏日赢配资,以色列防空体系本身可能存在的短板也成了此次袭击成功的关键因素。以色列南部多位官员指出,在与伊朗长达12天的战争后,以色列的防空安全基础设施出现了 大幅削减 。换言之,拉蒙机场遭袭,也可能源于也门在“蛇头”伊朗战败后,得以转移资源和注意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以色列的袭击中。 此外,从战略角度看,拉蒙机场的防御力度远不及本古里安机场。它只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区域性机场,而非以色列重要的战略性国际枢纽。这种重要性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其在防空部署上并未得到最高级别的保障。 无论此次袭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它都向以色列敲响了警钟。如果以色列未能正视胡塞武装的威胁,未能意识到这个也门组织具备调整策略、甚至突袭耶路撒冷的可能,那么未来或许会发生更多类似的事件,而其中某些事件造成的伤亡,将远比此次袭击惨重。
作者介绍: 约拿·杰里米·鲍勃
诚利和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