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估计是我见过最旺的香火了多赢策略,我感慨。
泉州老城的下半场的旅游第二天早上接着继续,还是照例吃了面线糊,味道和昨天的有区别,每一家都不一样。
文庙广场前这个牌楼还是很恢弘的,广场是晨练的好地方。
文庙也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免费。
左侧是泮宫门楼屋顶展示,这是民国时期老物件,看看上面的小天使,当时捐建的南洋华侨信仰也是比较杂的,呵呵。
右边有口夫子泉,说是建造孔庙的时候所挖,也是宋代的古井了。
考生要赶考,来饮一瓢夫子泉水,就能取得好成绩。泉州状元进士多,估计这泉水喝了不少。
泉州文庙,始建于唐,南宋重建,历代屡经修葺,清乾隆年间对殿、庑、庭院、仪门等进行了大面积修缮。
文庙是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全国文保单位。
文庙现存建筑有大成殿、泮池、月台、左右廊庑、大成门、明伦堂等建筑。
大成殿重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以四十八根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正面六根檐柱浮雕蟠龙。外檐斗拱用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昂抵下平抟,仍保持宋代的真昂形制。
这是越制的,庑殿是建筑最高等级,如太和殿才能用,福建这里真是天高皇帝远。
这个黄色琉璃瓦也是不同寻常哦。
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商业繁荣文化鼎盛,有“海滨邹鲁”等盛誉。
有人说当时泉州的贸易收入是南宋收入的五分之一,不少赵氏皇族都曾参与过泉州府文庙的修建。
两宋时期,全国共取正奏名进士28933名,其中福建7142名,排名全国第一,而泉州就有1418名,占全国进士数的1/30强,占全省总数1/7。
看看雕梁画栋上这繁复的图案多赢策略,真能想到当初建设时候人们的虔诚。
文庙广场前是清代石碑“洙泗桥”。 “走过洙泗桥,文运自然高” ,古时学子赴考必经此桥。
孔子晚年在山东的洙河、泗河之间设立洙泗讲堂,传道授业,“洙泗”成儒学文脉的重要象征之一。所以,一般祭祀孔子的地方常会出现与“洙泗”有关的风物。
按图索骥,几百米后就是清净寺,也是一处世界遗产,泉州老城唯一一处收费景点:3元。我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
全国文保单位,是“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
对这个教派我也不懂,看介绍说现在遗迹有门楼望月台南墙奉天坛明善堂等,
再走不多远就是通淮关岳庙,前面有个锡兰交流馆。
泉州通淮关岳庙,这是我见过香火最旺的庙了,还没有到跟前,就香烟袅袅。这里是免费。
通淮关岳庙祀关羽、岳飞,是闽南风格建筑,最吸引人的就是屋脊上的飞檐彩绘。剪瓷龙雕、彩绘门神、鎏金木刻,每个细节都令人赞叹。
关岳庙由武成殿、三义庙、崇先殿三座殿堂并排组成。第一、二进为单层建筑,第三进改为三层建筑。
关老爷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百姓都喜欢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据说这里的博杯和抽签是很灵验的。
通淮关岳庙的香火遍及台、港、澳和东南亚,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帝爷受敕封日(得道日)。
泉州人称为“关帝生”,通淮关岳庙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众纷至沓来,是闽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关庙之一。
从关岳庙到到天后宫不到一公里,还有一个市场,于是就优哉游哉的逛着市场前往,话说这里的荔枝真是核小味鲜,汁水足。
天后宫前是德济门和瓮城遗址。
泉州城墙始建于唐代,历代都就修建。南门曰\"德济\",20世纪30年代,泉州市政当局多次大肆拆城,惟德济门留存,直至1948年毁于大火,其址遂埋地下。
古城门的位置与天后宫的大门错开,符合闽南\"大门不能对小门\"的风俗。
泉州天后宫是现存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宇,也是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宇。
妈祖信仰在沿海流传深远。
妈祖是湄洲屿林氏女,十三岁时修“玄微秘法”拥有神力,行善惩恶,为渔民出海护航、抵御灾祸,被奉为“神女”,成为民间神祇。
妈祖信仰虽兴于湄洲,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却是从泉州开始的。
泉州天后宫建于南宋庆元。南宋在财政上仰仗于泉州等港口的对外贸易收入,大海变幻莫测,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妈祖的庇佑,只要出海,必先拜妈祖,请一尊妈祖坐镇船上,以保航行平安
元代泉州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妈祖神格被元朝廷提升为“天妃”,各国商人和使节都会来这里叩拜。
明朝郑和下西洋,永乐十年张谦出使渤泥,回国后因感于妈祖庇佑,都曾请奏重修天后宫。
清代,妈祖神格从“天妃”升至“天后”,各地都建造会馆,奉祀从家乡请来的妈祖,妈祖信仰也随着泉州人的脚步分香世界各地。
清代有妈祖庙有310座,目前已经发展到2000余座。泉州天后宫作为众多台湾妈祖宫庙的祖庙,地位可想而知。
泉州天后宫前殿后寝,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
正殿正中檐柱保存着一对宋元时期印度教寺的十六角形青石雕花石柱,见证了多元文化在泉州的交融 。
后面的寝殿系明代大木构建筑,梁架粗大古朴,尽显岁月的厚重 。
看看,泉州老城这皇宫规格的文庙,香火最旺的关岳庙,郑和拜过的天后宫,到底怎么样。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诚利和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